心理咨询师实务操作:强化的运用原则

来源:环球网校 发布时间:2019-09-17 11:02:53 点击量: 分享:

实务操作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是心理咨询师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环球网校心理咨询师实操课频道小编特别整理了“心理咨询师实务操作:强化的运用原则”这篇备考资料,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行为主义的强化方法,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是明显的,强化的运用原则如下:

1.强化的目标行为必须明确

目标明确是行为矫治的关键和重要策略。强化与行为目标的关系好比射箭中的“的”与“矢”的关系,射箭者必须瞄准好“的”放“矢”,这样才能把箭射准,如果无“的”放“矢”,必定失败。对当事者进行强化,首要的问题是弄清强化的目标行为是什么?只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强化才有意义。

目标行为明确是指这个行为是具体的、可测定的、可观察的,而不是含糊的、抽象的、不可捉摸的。例如,要求学生认真做作业,这是一个抽象的行为,它所包含的内容舍许多,无法测定。但如果把认真学习化解为许多细小的行为,就可以使之明确了。例如,要求独立、准时完成作业,作业书写清楚.准确率要高。又如,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这还比较抽象,可把上课专心听讲分解为记好笔记、不讲话、不做小动作、不插嘴、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认真做作业这一行为不易测定,而作业准时完成、作业书写清楚、准确率高均可测定。同样道理,上课专心这一行为也不易把握.而上课记笔记、不做小动作、不讲话、不插嘴、积极回答老师提问,均比较具体,可以进行测定。

2.强化物要以当事者的需要为准

强化物的选定是行为矫治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强化物的选择不能干篇一律,要因人而异。也就是说,不同的对象对强化物的需求有所不同。

对强化物的选择要尊重当事者的意愿,只有用当事者想得到的物品做强化物,才能调动当事者的积极性,占实现商定的行为目标。当事者对强化物的需求越强烈,就越有可能积极实现行为目标。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与家长根据自己的喜恶去选择强化物,往往不能成功地达到矫治目的。

强化物是否符合当事者的意愿,可以事先听取当事者的意见,也可以从实施强化物后对当事者的行为影响来判别。如果实施某强化物对当事者的行为改变较大,说明强化物选择得对;反之,强化物可能不当。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强而有力的强化物要针对当事者的个人条件与意愿而定,只有对当事者的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才可认定已选对厂强化物。

运用强化物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当事者的良好行为,而不在于强化物本身。在辅导初期,或许以多用消费性强化物为妥,可以让当事者有“良好行为有好的报应”的体验,但是,每次物质性奖励要配用社会性强化物,如称赞、微笑等。然后,逐渐去掉物质性奖励而改用社会性奖励。

3.强化的安排要得当

强化的安排有两大类:连续性强化与间歇性增化。

连续性强化是指当事者出现需塑造的行为时,就给予奖励性的强化。这是一种简单的强化方式。这种方式在一段时间内对发展当事者的良好行为有显著效果,但是其维持时期的良好行为的效果是最差的。例如,教师为了学生能上课守纪律,就给学生打x,这种打x的做法在开始阶段还是相当有用的,但是用久了也就失去了维持学生上课守纪律的作用了。

间歇性强化是指不是对当事者的每个正确反应都给予强化,而是根据需要,每隔几次正确反应或间隔一定时间之后才给子强化。又可分为比例强化与时距强化。

比例强化分为定比例强化与不定比例强化两种。定比例强化是指当事者需塑造的行为出现到一定次数后给予奖励;不定比例强化是指强化的实施不固定在某次上。例如,可以在强化行为出现的第三次给予,也可以在第五次给予。

时距强化分为定时距强化与不定时距强化两种。定时距强化是指在当事者需塑造的行为保持一定时期后给予强化。如按天强化或按周强化;不定时距强化是指当事者需塑造的行为出现后,不定期的进行奖励。第一次奖励可能是在第三天,也可能是在第七天。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间歇性强化对维持需塑造的行为的效果较为显著。因此,在塑造当事者的行为时,开始阶段可使用连续性强化,待一定时期后.可采用间歇性强化。事实证明,这种安排的效果颇佳。

环球网校小编温馨提示:以上就是环球网校心理咨询实操课频道为您提供的“心理咨询师实务操作:强化的运用原则”的全部内容,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实务操作案例、方法等内容点击下方按钮进入题库免费下载。

课程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