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证券从业资格 > 证券从业资格备考资料 > 2019年证券从业资格《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要点:全球金融市场与金融体系

2019年证券从业资格《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要点:全球金融市场与金融体系

更新时间:2019-01-30 10:37:57 来源:环球网校 浏览226收藏45

证券从业资格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环球网校编辑整理发布“2019年证券从业资格《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要点:全球金融市场与金融体系”的新闻,为考生发布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的相关考试重点等复习资料,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和复习,预祝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一)全球金融市场的形成及发展趋势

1.古代货币和金融的形成

公元前 5000 年左右,出现了贝饰。

大约公元前 2000 年,古巴比伦乌尔城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金融区。

作为当今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人设立了银行、货币制度和商业法庭。古罗马人在此基础上,新创了公司企业、有限责任投资甚至中央银行的雏形。

2.有形金融市场的前身(首先形成于 17 世纪的欧洲大陆)

15 世纪意大利商业城市中的证券交易主要是商业票据的买卖。

16 世纪的里昂、安特卫普被认为是出现证券交易活动最早的地区,当时进行交易的是国债。

16 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生产经营方式——股份公司出现,使股票、公司债券及不动产抵押债券依次进入有价证券交易的行列。

1602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阿姆斯特丹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3.全球金融市场的真正发展

(1)第一阶段:从 17 世纪英国崛起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①在此阶段,英国是全球金融市场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国家

1649 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英格兰银行,标志着英国现代银行制度的确立。

1773 年成立的伦敦交易所取代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交易所。

1816 年,英国首先实行金本位制,英镑成为使用最广泛的货币。

19 世纪的英国形成了国际性的金融市场,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②美国金融市场是从买卖政府债券开始的

1790 年成立了美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费城证券交易所。

1817 年,参与华尔街汤迪咖啡馆证券交易的经纪人通过一项正式章程,并成立组织,起名为“纽约证券交易会”(1863 年改名为“纽约证券交易所”)。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国工业革命开始。受工业革命影响,证券市场上的公司股票逐渐取代政府债券的地位,运输公司股票、铁路股票、矿山股票纷纷出现在证券市场上,

同时,银行股票、保险公司股票及一些非金融机构的公司股票也开始露面,股票交易开始盛行。

(2)第二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转折时期)

①英国霸主地位逐渐被美国取代

英国在工业生产和同际贸易的霸主地位逐渐被美国取代,各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利益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伦敦的国际金融业务被美国纽约和瑞士苏黎世市场分流。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增加了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性资金借贷和资金筹集活动在战争中大规模向纽约市场转移,使之成为最大的国际资本流动市场。

②经济大萧条后的变化

1929~1933 年大萧条发生后,整个西方世界陷入全面大萧条,国际贸易量急剧下降。

1934 年开始,在美国《互惠贸易协定法案》的主导下,各国开始降低贸易壁垒。

1939 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了恢复正常国际金融秩序的努力。

1944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布雷顿森林会议宣布成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前身)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两大机构,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使美元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3)第三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 1971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欧洲、日本崛起,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开始

在此阶段,由于严格的金融管制与欧洲战后经济恢复的需要,欧洲货币市场兴起,日本东京也凭借其地区优势开始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纽约、伦敦和东京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金三角”。

1947 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签订,它为一系列谈判提供了一个框架,并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内显著减少了国际贸易的障碍。新设立的重要机构,尤其是在欧洲,推动了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进程。

1957 年签署的《罗马条约》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从最初 6 个成员国发展为包括28 个成员国的欧盟,包括面积覆盖欧洲一半以上的共同货币(欧元)和欧盟的中央银行。

(4)第四阶段: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到 2007 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夕发展中国家开始进行金融改革

在此阶段,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贫困状况,纷纷进行金融改革,通过金融自由化政策扶持本国的金融市场。新兴金融市场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全球性的宽松的金融监管、技术革新、金融创新和资产证券化为各国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5)第五阶段:2007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全球加强金融监管

2007~2009 年,一场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经历了大萧条以来最严峻的一次考验。危机过后,各国政府都在反思造成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全球金融监管趋严。

(二)全球金融体系

1.全球金融体系的主要参与者(根据《金融稳健指标编制指南》分类)

参与者

内容

金融公司

存款吸收机构

是指通过自己的账户,以中介的方式将资金从贷款人转向借款人的单位,包括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吸收机构。

(1)商业银行通常吸收存款,在支付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

(2)其他存款吸收机构包括储蓄银行、开发银行、信用合作社、投资银行、抵押贷款银行以及建房互助协会、吸收存款的小额贷款机构。

中央银行

是国家金融机构,是控制金融体系的关键,其业务主要包括发行货币、管理外汇储备以及向存款吸收机构提供信贷。

其他金融公司

主要是那些从事金融中介或者与金融中介关系紧密的辅助性金融业务,但没有被列入存款吸收机构的公司。

【举例】保险公司、养老基金、证券交易商、投资基金、财务公司、租赁公司以及金融辅助经济机构等。

非金融公司

非金融公司作为金融公司的客户,对于金融公司的健康状况和稳健性有着重要的意义。非金融公司,是指这样一类机构实体,其主要业务是按有经济意义的价格提供产品或非金融服务。

住户

住户也是金融公司的顾客。住户被定义为由个人组成的小集团,他们分享同一住处,其收入和财富部分或完全集中在一起,并共同消费某种类型的商品和服务。单独生活的个体也被视为住户。

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的主要活动是向住户和社会提供免费的或价格不具有经济意义的商品或服务,不包括由政府部门控制和提供资金支持的机构。
广义政府

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对其他机构单位行使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单位。政府有权利对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征税、借债、分配商品或服务,并且进行收入再分配。政府能够影响金融公司的活动,也受金融公司活动的影响。

公共部门

公共部门包括广义政府、中央银行和作为公共公司的存款吸收部门和其他部门中的实体。公共公司定义为受政府部门控制的非金融或金融公司。

2.国际资金流动方式

(1)概念:是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运动。

(2)分类:国际资金流动包括资金流入和资金流出两个方面。根据资金的使用时间或交易期限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国际长期资金流动和国际短期资金流动。

长期资本流动(1年以上或未规定使用期限)

国际直接投资

1.概念:是指那些以获得国外企业的实际控制权为目的的国际资本流动。

2.形式(3 种):

一是采取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等方式在国外建立一个新企业;

二是收购国外企业的股权达到拥有实际控制权的比例;

三是利润再投资。

国际间接投资

1.概念:即国际证券投资,是指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发行和交易中长期有价证券所形成的国际资本流动。

2.投资的有价证券:优先股股票、普通股股票、政府债券、企业债券以及一些国际组织发行的债券等。

国际信贷

1.概念:是指一国(数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或国际银行对非居民(包括外国政府、银行、企业等)所进行的期限为一年以上的放款活动。

2.形式: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银行贷款和出口信贷等。

短期资本流动(1年或1年以内)

贸易资本流动(最传统)

1.概念:由国际贸易引起的货币资金在国际间的融通和结算。

2.地位:早期的国际资金流动多以这种方式出现。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际经济活动的多样化,现在贸易资本流动在国际资金流动中的比重已大为降低。

套利性资金的流动

1.概念:是利用各国金融市场上利率差异与汇率差异进行套利活动而引起的短期资金流动。

2.地位:随着金融国际化进程的深入、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

长期资本流动(1年以上或未规定使用期限)

国际直接投资

1.概念:是指那些以获得国外企业的实际控制权为目的的国际资本流动。

2.形式(3 种):

一是采取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等方式在国外建立一个新企业;

二是收购国外企业的股权达到拥有实际控制权的比例;

三是利润再投资。

国际间接投资

1.概念:即国际证券投资,是指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发行和交易中长期有价证券所形成的国际资本流动。

2.投资的有价证券:优先股股票、普通股股票、政府债券、企业债券以及一些国际组织发行的债券等。

国际信贷

1.概念:是指一国(数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或国际银行对非居民(包括外国政府、银行、企业等)所进行的期限为一年以上的放款活动。

2.形式: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银行贷款和出口信贷等。

短期资本流动(1年或1年以内)

贸易资本流动(最传统)

1.概念:由国际贸易引起的货币资金在国际间的融通和结算。

2.地位:早期的国际资金流动多以这种方式出现。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际经济活动的多样化,现在贸易资本流动在国际资金流动中的比重已大为降低。

套利性资金的流动

1.概念:是利用各国金融市场上利率差异与汇率差异进行套利活动而引起的短期资金流动。

2.地位:随着金融国际化进程的深入、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这类短期资金的流动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保值性资本流动

1.概念:又被称为避险性资金流动或资本外逃,它是指金融资产的持有者为了资金安全而进行资金调拨所形成的短期资金流动。

2.产生原因:政治形势动荡、经济形势恶化、国际收支失衡以及货币贬值。而一国宣布实施外汇管制、对资金外流进行限制或增加资金外流的税负,也有可能引起大量的资本外逃。

投机性资金的流动

1.概念:是指投资者利用国际市场上金融资产或商品价格的波动,进行高抛低吸而形成的资金流动。

2.地位:目前,国际投机资金的规模越来越大,投机性资金的流动构成了短期资本流动的主体。

证券从业资格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证券从业资格资格查询

证券从业资格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证券从业资格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证券从业资格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