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师 > 经济师备考资料 > 2016年经济师考试《中级邮电》考点:通信业及信息化

2016年经济师考试《中级邮电》考点:通信业及信息化

更新时间:2016-10-08 14:18:56 来源:环球网校 浏览85收藏17
摘要   【摘要】2016年经济师考试将于11月5日进行,环球网校为帮助大家备考特分享了2016年经济师考试《中级邮电》考点:通信业及信息化供大家备考使用,更多复习资料请关注环球网校经济师考试频道,网校会及时更新考

  【摘要】2016年经济师考试将于11月5日进行,环球网校为帮助大家备考特分享了“2016年经济师考试《中级邮电》考点:通信业及信息化”供大家备考使用,更多复习资料请关注环球网校经济师考试频道,网校会及时更新考试资讯……

       相关推荐:2016年经济师考试《中级邮电》考点汇总

  第一章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通信产业经济特征

  1.产业的划分方法及通信业的归属

  1)产业的概念:指的是介于微观组织和宏观经济组织之间的“集合概念”,它既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又是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2)两部门划分法:一个是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或称为物质生产部门;另一个是消费资料的生产部门,也称为非物质生产部门。

  3)三次产业分类法:这种方法最初由经济学家费歇尔提出,他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发展的历史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

  今天提到的三次产业分类法,更多的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为标准来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这种分类方法成为世界上较为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方法。

  4)四次产业分类法:将所有经济活动部门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

  5)通信业的产业属性:在两部门划分法中,通信业中为生产服务的部分属于物质生产部门;在三次产业划分法中,通信业属于第三产业的第一层次;在四次产业分类法中属于信息业。

  产业之所以有多种不同的划分方法,其原因有( )。(06年第61题)

  A.便于政府扶持薄弱产业

  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兴产业不断出现

  C.为了便于分析、研究和管理产业活动

  D.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E.基于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产业经济学

  答案:BC

  在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体系中,通信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其依据是通信业( )。(05年第2题)

  A.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

  B.提供具体的实物产品

  C.提供服务或劳务

  D.提供的产品与社会各部门息息相关

  答案:C

  2.规模经济性

  1)定义:是指在增加投入要素数量的过程中,产出增加的比例超过投入增加的比例,产品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的现象。

  假设: 表示产量, 表示费用函数,在产量水平 下进行 量的变化,如果 ,则可以说在 的附近存在规模经济效益。

  2)表现形式:规模经济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具体说就是要比较投入的变化率与产出的变化率。当规模扩大时,如果投入的增加率高于产出的增加率,我们称为规模经济效益减少;如果投入的增加率等于产出的增加率,我们称为规模经济效益不变;如果投入的增加率低于产出的增加率,则称为规模经济效益增 加。

  3)产生原因:规模经济性通常是由于巨大的固定成本造成的。

  4)现实意义:当产品与服务的社会需求量越多,每一单位需求分担的固定成本就越低,规模经济效益也就越显著。

  随着生产中投入要素的不断增加,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将产生不同的规模经济效益。当投入要素增加10%,产出量亦增加10%时,( )。(05年第3题)

  A.规模经济效益增加

  B.规模经济效益减小

  C.规模经济效益不变

  D.规模经济效益为零

  答案:C

  3.网络的外部性

  1)定义:网络外部性是指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购买这种产品或可兼容产品的其他消费者的数量增加而不断增加。

  网络外部性一般情况下为正的、积极的,但是存在少数消极的情况。

  2)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梅特卡夫法则形象地说明网络效应。即网络的价值以网络节点数平方的速度增长。

  3)产生原因:网络自身的系统性和网络内部组成成分之间的互补性。

  4)表现形式有两种:直接网络外部性与间接网络外部性。

  直接网络外部性间接网络外部性

  定义通过消费相同产品的市场主体(购买者)的数量增加所导致的直接效果产生的外部性随着某一产品使用数量的增加,该产品的互补品数量增加、价格降低而产生的价值

  例子电话、电邮、网络游戏互联网与网站;IBM与微软

  以下关于网络外部性说法不正确的表述有( )。

  A.网络外部性是指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购买这种产品或可兼容产品的其他消费者的数量增加而不断增加

  B.网络外部性有直接网络外部性与间接网络外部性两种

  C.网络外部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通信网络是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

  D.网络拥塞是一种负的网络外部性的表现

  答案:C

  4.范围经济性

  1)定义:一个厂商同时生产多种产品的总支出小于多个厂商分别生产的总支出,这种现象即为范围经济。

  可用公式表示:

  2)通信的范围经济性:表现为在同一个物理网络中传递多种电信业务的成本比独立建设各种业务网的成本要低。

  3)范围经济性存在的直接原因:各类产品或业务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共用成本,这些共用成本的存在使得单独利用它们生产一种产品或提供一项业务变得十分昂贵。除电信业外,邮政业也存在范围经济性。

  4)现实意义:充分利用通信产业的范围经济性能显著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还能增加抗风险能力,同时加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编辑推荐:

2016年经济师考试哪个专业好考?老师教您如何选专业

2016经济师报名网址-经济师报名各省官网汇总

2016年经济师考试答疑精选汇总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本文环球网校小编集中整理“2016年经济师考试《中级邮电》考点:通信业及信息化”供大家参考。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经济师频道&论坛,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摘要】2016年经济师考试将于11月5日进行,环球网校为帮助大家备考特分享了“2016年经济师考试《中级邮电》考点:通信业及信息化”供大家备考使用,更多复习资料请关注环球网校经济师考试频道,网校会及时更新考试资讯……

       相关推荐:2016年经济师考试《中级邮电》考点汇总

  5.生产的网络性

  1)概念:通信业生产活动的基础是提供通信服务的物理网,只有一个互连互通的、遍布全国各地的、能够提供各种社会所需要的服务的网络,才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提供相应的通信服务。

  2)影响:通信业的网络性首先要求全程全网、联合作业。这里不仅包括国内业务,同时包括国际间的企业之间的合作;其次对于一个网络性产业,还必须配 套相应的标准、管理等,使得网络之间设备兼容,业务互相兼容。由主干网、基本业务、增值业务、信息服务等四个层次形成的信息网络中的所有子网在统一的制度标准规范下互相连通。

  “全程全网、联合作业”这句话体现了通信产业的( )经济特征。

  A.规模经济性

  B.外部性

  C.网络性

  D.范围经济性

  答案:C

  6.产品的服务性

  1)通信产品的服务性体现在通信行业向社会提供的主要是服务产品而不是实物产品。

  2)通信业提供的产品是传递信息的服务,具有服务产品的五大特性:无形性、差异性、不可分割性、不可储存性及无所有权的转移。

  通信业产品的服务性体现在其向社会提供的主要是服务产品而非实物产品,其具体内容主要表现在( )。(04年62题)

  A.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不可分割

  B.劳动成果为实现信息的传递

  C.产品的复杂性

  D.劳动对象由消费者提供

  E.业务的多元化

  答案:ABD

  第二节 通信产业的发展趋势

  7.通信产业的发展趋势

  温馨提示:看累了就做一做试题检查一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吧

  1)融合的趋势:表现形式为四种

  行业层面的融合——表现为电信行业、计算机行业、电视传媒行业、文化行业走向融合;

  网络层面的融合——表现为三网融合(电信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固定网络与移动网络的融合(FMC)

  网络融合促进业务融合

  业务融合促成终端融合

  2)分化的趋势:表现形式为三种——网络与业务趋于分裂;业务趋于细分、市场趋于细分、客户走向细分;设备供应趋于细分。

  3)全球化的趋势:内涵是开放市场、全面竞争、允许国家之间相互进入对方的市场。具体表现在:①各国在开放本国通信市场的同时,也进入他国的市 场;②国际通信业务量持续增长, 成为电信业务的重要增长点;③电信运营者通过合作伙伴、开设合资或独资公司的方式跨越国界进入别国经营电信业务;④许多电话运营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共同提 供全球性的电信业务。

  当前通信业的发展趋势有( )。

  A.电信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的融合

  B.传统以话音为主导的通信产业,逐步向信息通信产业演进

  C.通信网络与业务逐渐分裂

  D.网络设备的供应行业走向分化

  E.基于固定和无线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提供通信业务

  答案:ABCDE

  第三节 通信与社会信息化

  8.信息化的内涵

  1)信息化的概念: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源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国民经济各部分和社会各领域,从而极大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2)信息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所对应的是社会整体及各个领域的信息获取、处理、传递、存储、利用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它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3)信息化的层次: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

  4)信息化的测度:波拉特法、信息化指数方法、其他方法

  9.波拉特法

  1)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一种测度方法,也称作劳动力结构方法,是采用劳动力结构来研究产业的一种方法。

  2)计算方法:劳动力结构法。劳动力结构就是指劳动就业人口在不同产业上的分布,或者说不同产业的劳动就业人口在总劳动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3)特点:该方法采用劳动力结构这一指标来衡量社会信息化程度,方法相对简单,但反映内容不够全面,只能粗略的反映社会的信息化程度。

  对一个国家进行信息化程度测定的方法有多种,其中由美国人提出的相对简单易行的测定方法称为( )。(05年第14题)

  A.劳动力结构法

  B.信息化指数法

  C.国际电信联盟法

  D.信息社会指标法

  答案:A

  10.信息化指数方法

  1)信息化指数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指标。

  2)日本的信息化指数

  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包括信息量、信息装备率、信息主体水平和信息系数四个,其中信息量包括人均年使用函件数、人均年通话次数、每万人报纸期发数、每 万人的书籍销售点数、每平方公里人口数五个二级指标;信息装备率包括电话机普及率、电视机普及率和每万人计算机台数三个二级指标;信息主体水平包括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数和每百人在校大学生人数两个二级指标;信息系数就一个指标,个人消费中除去衣食住以外的杂费所占的比重。

  测算方法:(一般了解)

  优点:①参数少,指标统计比较方便,计算也较简单,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和对比性;②同时,该方法将社会信息化发展进程的相对阶段和相对差距用量化的形式反映出来;③在有较完整的时间序列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对今后的社会信息化程度做出预测。

  3)我国的信息化指标体系

  2001年我国政府发布了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该指标体系共包含20项指标。

  在信息化指数指标体系中,信息系数与( )直接相关。(06年第5题)

  A.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

  B.计算机普及率

  C.衣、食、住的支出在个人消费中的比例

  D.人均年通话次数

  答案:C

编辑推荐:

2016年经济师考试哪个专业好考?老师教您如何选专业

2016经济师报名网址-经济师报名各省官网汇总

2016年经济师考试答疑精选汇总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本文环球网校小编集中整理“2016年经济师考试《中级邮电》考点:通信业及信息化”供大家参考。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经济师频道&论坛,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经济师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刘洋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经济师资格查询

经济师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经济师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经济师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