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资格 >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 >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章节重点: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下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章节重点: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下

更新时间:2016-08-09 09:19:51 来源:环球网校 浏览345收藏103

教师资格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摘要】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促进作用。幼儿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主要反映在需要、动机及兴趣的发展方面。更多相关内容可详见下面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

  【摘要】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促进作用。幼儿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主要反映在需要、动机及兴趣的发展方面。更多相关内容可详见下面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整理的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章节重点: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下,希望大家喜欢。

  点击查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章节重点整理汇总

  考点6个性倾向性的发展

  1.个性倾向性概述

  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促进作用。幼儿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主要反映在需要、动机及兴趣的发展方面。

  个性倾向性有两个基本特征,即积极性和选择性。

  2.幼儿需要和动机的发展

  (1)需要和动机的概念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要求的反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2)幼儿需要的发展

  幼儿需要的发展遵循着一个规律,即年龄越小,生理需要越占主导地位。幼儿期儿童的社会性需要逐渐增强。同时,需要的发展已经出现明显的个性特点,例如,开始出现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

  (3)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

  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发展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考点7幼儿气质的发展

  1.气质的概述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稳定的心理特征。

  与其他个性心理特征相比,气质和人的解剖生理特点具有最直接的联系,与人的神经活动类型密切相关,具有较突出的生物性。幼儿生来就具有个人最初的气质特点,同时,气质与其他个性特征相比,具有更大的稳定性。

  2.气质的类型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根据神经类型活动的强度、平衡性及灵活性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及抑郁质。

  巴甫洛夫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神经系统具有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个基本特点。其中最典型的神经活动类型组合有四种:

  ①强而不平衡型;②强、平衡而且灵活型;③强、平衡而不灵活型;④弱型。

  托马斯一切斯把从出生到3岁前幼儿的气质划分为三种类型:

  (1)容易型

  容易型婴儿约占托马斯一切斯全体研究对象的40%。这类婴儿吃、喝、睡、大小便等生理机能活动有规律、节奏明显、容易适应新环境,也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他们的情绪一般积极、愉快,对成人的交流行为反应适度。由于他们生活规律、情绪愉快,且对成人的抚养活动提供大量的积极反馈(强化),因而容易受到成人最大的关怀和喜爱。

  (2)困难型

  这一类婴儿的人数较少,约占托马斯一切斯全体研究对象的10%。他们时常大声哭闹、烦躁易怒、爱发脾气、不易安抚。在饮食、睡眠等生理机能活动方面缺乏规律性,对新食物、新事物、新环境接受很慢,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适应新的安排和活动,对环境的改变难以适应,因此他们的情绪总是不好,在游戏中也不愉快。成人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使他们接受抚爱,并很难得到他们的正面反馈。由于这种孩子对父母来说是一个较大的麻烦,因而在哺育过程中需要成人极大的耐心和宽容,否则容易使亲子关系疏远,孩子缺乏抚爱和教养。

  (3)迟缓型

  约有15%的对象属于这一类型。他们的活动水平很低,行为反应强度很弱,情绪总是消极而不甚愉快,但也不像困难型婴儿那样总是大声哭闹,而是常常安静地退缩、畏缩。情绪低落,逃避新刺激、新事物,对外界环境、新事物、生活变化适应缓慢。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会对新刺激缓慢地发生兴趣,在新情境中能逐渐活跃起来。这一类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随成人抚爱和教育情况不同而发生分化。

  托马斯一切斯认为,以上三种类型只涵盖了65%的研究对象,另有35%的婴儿不能简单地划归到上述任何一种气质类型中去。他们往往具有上述两种或三种气质类型混合的特点,情绪、行为倾向性和个人特点不明显,属于上述类型中的中间型或过渡型。

  3.幼儿气质的稳定性与变化性

  气质无所谓好坏,但由于它影响到幼儿的全部心理活动和行为,影响父母等对幼儿的态度,如果不加以重视,将会成为形成不良个性的因素。

  4.幼儿气质的特点与教育

  1)正确认识幼儿的气质特点:①要了解幼儿的气质特点。家长和教师可对幼儿在游戏、学习、劳动等活动中的情感表现、行为态度等进行反复细致的观察。②要接受幼儿的气质特点。接受幼儿先天遗传的某些气质特征,找出幼儿气质特征中的闪光点,宽容对待他们,多多鼓励,通过言传身教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育中要以幼儿为主体,开展适合其天性的活动。③不要轻易对幼儿的气质类型下结论。幼儿虽然表现出各种气质特征,但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断定一个幼儿属于某种气质类型,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中纯粹属于某种气质类型的人是极少的,某一种行为特点可能为几种气质类型所共有。

  2)家长应根据幼儿的气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提出不同要求,采取适当措施,区别对待。

  5.幼儿气质的特点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1)幼儿的气质是幼儿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1)气质对智力的影响。气质不能影响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但可以影响智力活动的方式。

  2)气质对性格的影响。一方面,在性格的表现上带有各自的气质特点;另一方面,某种气质可以有力地促进某些性格特征的发展。

  (2)幼儿的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从而影响幼儿的个性发展

  不同的幼儿对同样的教养方式可能会有不同反应。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气质特征,因材施教。一方面,帮助幼儿改正或消除气质中的消极特征(如孤僻、畏怯、急躁、任性等)。另一方面,积极鼓励与表扬幼儿气质中的积极特征(如行动敏捷、灵活、乐于与人交往等)。消极特征的纠正和积极特征的发展引起整个气质类型的改变。

  考点8幼儿性格的发展

  1.性格的含义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特征。

  2.性格的特点

  (1)对现实稳定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待周围的人与事的态度是各式各样的。这种一个人经常表现的、对人对己及对事的态度方面的差异是人的性格的一个主要方面。

  (2)惯常的行为方式

  这是区别于一时的、偶然的行为方式。

  稳定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是统一的。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其行为方式,而惯常的行为方式又体现着人对现实的态度。

  3.性格的结构

  (1)性格的态度特征

  表现在人对现实态度方面的特点,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

  ①对社会、集体的态度;

  ②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

  ③对他人的态度;

  ④对自己的态度。

  (2)性格的意志特征

  表现在人自觉调节自己行为方面的特点,由以下四个方面组成:

  ①对行为目的的明确程度(冲动性、独立性、纪律性等);

  ②对行为的自觉控制水平(主动性、自制力等);

  ③在长期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特征(恒心、坚韧性、顽固性等);

  ④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征(勇敢、果断、镇定、顽强等)。

  (3)性格的情绪特征

  表现在人受情绪影响的程度和情绪受意志控制的程度,由以下四个方面组成:

  ①情绪的强度(是否易受感染及反应强度);

  ②情绪的稳定性(波动与否);

  ③情绪的持久性(持续时间长短);

  ④主动心境(愉快与否)。

  (4)性格的理智特征

  也称人的认知风格,表现在人的认识活动等方面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感知(观察的主动性、目的性、快速性及精确性);

  ②想象(想象的主动性和大胆性);

  ③记忆(记忆的主动性和自信程度);

  ④思维(思维的独立性)。

  编辑推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要考哪些方面的内容?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统考)

  2016年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专项练习题汇总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都包含什么科目?

  2016年幼儿教师资格保教知识能力之学前教育原理考点汇总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或教师资格论坛,如果你喜欢《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章节重点: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下》这篇文章,欢迎点击Ctrl+D进行收藏,以便随时查阅。环球网校教师频道小编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交流!

  【摘要】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促进作用。幼儿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主要反映在需要、动机及兴趣的发展方面。更多相关内容可详见下面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整理的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章节重点: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下,希望大家喜欢。

  点击查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章节重点整理汇总

  4.婴儿性格的萌芽

  3岁左右,幼儿出现了最初的性格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合群性:在幼儿与伙伴的关系方面,可以看出明显的区别。

  2)独立性:独立性的表现大约在2~3岁变得明显。独立性强的幼儿可以独立做很多事情。而有些幼儿离不开妈妈,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

  3)自制力:到了3岁左右,在正确的教育下,有些幼儿已经掌握了初步的行为规范,并学会了自我控制。

  4)活动性:有的幼儿活泼好动,手脚不停,对任何事物都表现出很强的兴趣,且精力充沛。而有的幼儿则喜静,喜欢做安静的游戏,喜欢一个人看书或看电视等。婴儿期性格的差异还表现在坚持性、好奇心及情绪等方面。

  5.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①活泼好动;②喜欢交往;③好奇好问;④模仿性强;⑤好冲动。

  6.幼儿期性格的发展

  性格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后期的发展离不开早期发展的影响。幼儿期是儿童性格初步形成的时期,此时期形成的性格特点,将对幼儿日后的性格发展具有奠基作用。同时也不能否认,在外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儿童的性格可能发生变化。

  1)儿童的性格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儿童行为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不同的场合、不同方面的行为都显示出较强的差异性。

  2)性格是一个多侧面的结构,儿童性格的初步形成是针对那些较低级的性格因素而言的,对人的性格有决定性影响或成为性格主要特征的高层次因素还远未形成。

  3)儿童性格的发展明显具有受情境制约的特点,儿童的行为直接反映外界环境的影响。有的心理学家将性格的形成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幼儿期,此时儿童的性格受情境制约,儿童的行为直接依从于具体的生活情景,直接反映外界影响。儿童尚未形成稳定的态度,行为较容易改变;

  第二阶段是学龄初期和中期,此时儿童稳定的行为习惯已经形成,性格已较难改造;

  第三阶段是从学龄晚期开始,行为受内心制约,且习惯已经形成,在这个阶段性格的改造更加困难。

  7.影响幼儿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遗传的作用

  人的神经系统类型在性格形成中有一定的作用,人的气质影响着性格特征的外部表现。

  (2)家庭的影响

  家庭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儿童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研究证明,父母教育方式不同,儿童会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家庭生活气氛和父母的性格特征对儿童的性格也有明显的影响。还有,家庭的政治经济地位、父母的文化素养、为人处世方式、儿童出生顺序等因素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性格特征的形成与发展。

  (3)幼儿园教育的作用

  幼儿园的教育和教学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主导作用。首先,幼儿园教育的方针、内容、方法,以及幼儿园的传统、规章制度、师生关系、团队生活、游戏活动等,都影响着儿童性格的形成。其次,教师的榜样、示范对形成儿童的性格也有重要作用。学前儿童具有好模仿的特点,教师的榜样有形无形地影响着儿童性格的形成。最后,幼儿园的集体组织及其活动,特别是班集体的特点、要求、舆论和评价等,对儿童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也有一定影响。班级中的气氛,儿童在班级中的地位,对他们性格的形成具有较大的作用。特别是班级经常的集体活动,儿童在集体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和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活动中与同伴之间的关系等,都会对学前儿童的性格造成重大的影响。

  (4)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复杂的,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文化媒介传播进行的,如图书、报刊、影视制品、音像制品等。所以,要净化对儿童影响较大的媒体,严格审核国内外的动画片,使社会环境对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5)幼儿个人的作用

  家庭、幼儿园教育、社会环境因素等都是性格形成的外部条件,虽然,它们对于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不能直接形成人的性格。性格形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主体把其接受的外部社会要求,逐渐内化为自己内部要求的过程。在这个内化过程中,个人的理解和领悟,个人的需要、动机和态度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考点9幼儿能力的发展

  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的,反过来,这些能力又是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必备条件。

  1.能力的特征

  (1)能力和活动密切联系

  一方面,能力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另一方面,能力是活动的前提,缺乏能力不仅影响活动效率,而且使人不能顺利完成任务。所以二者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2)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

  作为个性特征,气质和性格虽然也表现在活动中,并对活动有直接影响,但不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不直接决定活动的完成。能力却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3)完成一种活动需要多种能力的结合

  为了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称为才能。如教学才能主要包括了言语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对教材的把握和组织能力、对教学过程的组织能力及教育机智等。

  2.能力的分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一般能力以抽象概括能力为核心。特殊能力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又称专门能力,它只在特殊领域内发挥作用,是完成有关活动不可缺少的能力。

  (2)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模仿能力是指仿效他人的举止行为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活动的能力。创造能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如科学发现、文学创作等,这些更需要创造能力的参与。创造能力是在模仿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认识能力就是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操作能力就是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如平常所说的动手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等。社交能力即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能力等。

  3.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

  (1)多种能力的显现与发展

  ①操作能力最早表现并逐步发展;

  ②言语能力在婴儿期发展迅速,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时期;

  ③模仿能力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④认识能力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前提;

  ⑤特殊能力有所表现;

  ⑥创造能力开始萌芽。幼儿晚期,出现了创造能力的萌芽。

  (2)智力结构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

  幼儿期应该特别重视儿童观察力、注意力及创造力的培养。

  (3)出现了主导能力(优势能力)的萌芽,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类型差异

  (4)智力发展迅速

  布卢姆以17岁为发展的最高点,假定其智力为100%,得出了各年龄儿童智力发展的百分比:1岁,20%;4岁,50%;8岁,80%:13岁,92%;17岁,100%。

  幼儿期是儿童智力发展关键时期的观点已经被许多心理学家所认可。7岁前幼儿脑发育的研究也证明了幼儿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考点10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及对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认识、体验与控制。

  1.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三层次(知、情、意)分析的,包括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1)自我认识(狭义的自我意识)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控的心理基础。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2)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主要有:自尊感;自信心。

  (3)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的调控,主要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

  2.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

  儿童1岁前由不能把自己作为—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一认识自己身体的各部分)。

  (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

  孩子会叫妈妈,表明他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之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一意识到身体内部状态)。

  (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3岁以前,幼儿还倾向于用名字称呼自己,不用代词“我”,似乎是把自己和自己以外的人或物同等对待。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标志,能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的产生(名字与身体联系)。

  (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以后)

  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调节逐渐发展起来(对自己行动和心理活动的意识)。

  3.自我认识的发展

  (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常常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特别是在幼儿初期,幼儿往往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重复。

  幼儿晚期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

  (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幼儿往往不从具体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评价。幼儿一般都过高评价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自我评价逐渐趋向于客观。

  (3)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幼儿的自我评价受整体思维、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很大,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幼儿的自我评价一般比较笼统,较多地只从某个方面对自己进行评价,以后逐渐向比较具体、细致的方向发展,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②最初往往较多局限于对外部行动的评价,之后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③从只有评价没有论据,发展到有论据的评价。

  4.幼儿自我体验的发展

  自我体验的发展始于幼儿期:

  1)从与生理相关的体验向社会性体验发展,如愉快和愤怒的体验较早,而自尊、委屈和内疚感则较晚。

  2)表现出易受暗示性的特点。成人的暗示对幼儿自我体验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年龄越小,表现越明显。

  3)随年龄增长而丰富,并有一定的顺序性。

  5.幼儿自我调节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必须体现在自我调节或监督上。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在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内部活动,并且能够恰当地评价和支配自己的认识活动、情感态度和动作行为,由此逐渐形成自我满足、自尊心、自信心等性格特征。

  编辑推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要考哪些方面的内容?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统考)

  2016年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专项练习题汇总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都包含什么科目?

  2016年幼儿教师资格保教知识能力之学前教育原理考点汇总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或教师资格论坛,如果你喜欢《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章节重点: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下》这篇文章,欢迎点击Ctrl+D进行收藏,以便随时查阅。环球网校教师频道小编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交流!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全部免费下载

  • 考试大纲
  • 备考计划   
  • 真题答案与解析
  • 易错练习
  • 精讲知识点
  • 考前冲刺提分   
点击领取资料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教师资格资格查询

教师资格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教师资格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教师资格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